国家级  | 
序号  | 项目名称  | 主持人  | 指导教师  | 立项年份  | 
1  | 动态情绪面孔对信任决策的影响  | 王思荣  | 刘翠珍  | 2024  | 
2  | 运用 HD-tACS 干预枕叶和顶叶对知觉训练的学习效率及迁移的影响  | 甄贞  | 李雅  | 2024  | 
3  | 行人绿灯信号的显示设计对行人过街速度的影响  | 康熙桓  | 庄想灵  | 2024  | 
4  | AI教学探索:幼儿数学学习的数字化转型  | 付子敖  | 张丽锦  | 2024  | 
5  | 时间压力对选择性注意的影响——注意范围的作用  | 吴泽宇  | 赵晶晶  | 2024  | 
6  | 星空下用心对话——听人与聋人的互通新模式  | 李吉雯  | 李宝林,杨建科  | 2024  | 
7  | 儿童期虐待对新兴成年人社会幸福感的影响:感恩和自尊的中介作用  | 刘若乔  | 孔风  | 2024  | 
8  | 汉英双语者母语及二语文字饱和效应的产生机制——基于跨通道启动范式的效应  | 张子萱  | 郭晶晶  | 2024  | 
9  | 情绪汉语词汇的定向遗忘及其心理机制  | 席睿祯  | 郭晶晶  | 2024  | 
10  | 南北文化视域下父母情绪理念差异对儿童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影响的对比分析——以闽南、西北地区为例  | 陈妍心  | 张润竹  | 2024  | 
11  | 跨通道角度探讨情景记忆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 武千鹤  | 王小娟  | 2024  | 
12  | 中员工内隐情绪信念对幸福感的影响: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认知重评的链式中介效应  | 肖伊芮  | 罗扬眉  | 2024  | 
13  | STEM领域女性流失?性别刻板印象背景下教师自主支持与核心自我评价对女高中生学业倦怠的影响机制探究  | 季何宁  | 辛莫野  | 2024  | 
14  | 父母道德规则教导对学龄前儿童道德行为的影响机制  | 李俊辉  | 李丹黎  | 2024  | 
15  |  不同emoji对老员工购买意愿的影响——情绪感知的中介作用   | 黑可馨  | 张媛  | 2024  | 
16  | 目光注视线索对情绪词记忆加工的影响:行为与ERPs的证据  | 聂若瑜  | 王小娟  | 2024  | 
17  | 信者有违,虽善必伤——地位感与信任违背对社会善念的影响  | 张晓博  | 郭晶晶  | 2024  | 
18  | 前后回溯线索对视觉工作记忆中内部注意选择的影响  | 张天意  | 晏碧华  | 2024  | 
19  | 反刍思维对老员工记忆偏向的影响:抑郁的中介作用  | 肖梓菲  | 刘志远  | 2024  | 
20  | 时间标志对过分自信的影响:基于解释水平理论  | 张素雅  | 毕研玲  | 2024  | 
21  | 3~6岁幼儿节奏知觉对言语水平的影响研究:执行功能的中介作用  | 李宇洋  | 宋诗情  | 2024  | 
22  | 老员工中悲伤、愤怒反刍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及性别差异:基于网络分析  | 张曦丹  | 张春雨  | 2023  | 
23  | 语境情绪性和丰富性对新异词汇学习的影响  | 翟智葳  | 郭晶晶  | 2023  | 
24  | 欺凌情境中小员工旁观者角色选择意愿的机制研究  | 赵文钰  | 王雨晴  | 2023  | 
25  | 积极情绪对自我损耗的补偿作用影响自我-他人跨期决策  | 任雪  | 吕薇  | 2023  | 
26  | 女性主义认同对性别歧视知觉的影响:自尊的中介及性别角色的调节作用  | 任玉曼  | 晏碧华  | 2023  | 
27  | 内部冲突下限制性饮食者的食物决策和注意偏向  | 赵超铉  | 赵超铉  | 2023  | 
28  | 反馈对元认知的影响:任务难度的作用  | 罗铁勇  | 刘翠珍  | 2023  | 
29  | 人行横道线条朝向对驾驶员让行意图和行为的影响  | 王斌  | 庄想灵  | 2023  | 
30  | 信息社会中如何有效抵制诱惑:基于意图性抑制的研究  | 蔡亚婷  | 王永春  | 2023  | 
31  | 时间稀缺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心理距离的作用  | 费扬  | 罗扬眉  | 2023  | 
32  | 视觉工作记忆与知觉在早 期视皮层的相互作用时程  | 周洁羽东  | 李雅  | 2023  | 
33  | 老员工常见网诈情境中的信息加工控制模型研究  | 胡俊瑶  | 李瑛  | 2023  | 
34  | 口罩遮挡对面孔情绪识别的影响  | 杨佳文  | 郭晶晶  | 2023  | 
35  | 实施者的社会阶层对道德行为评价的影响及其机制  | 李炜嘉  | 张晓斌  | 2022  | 
36  | 民族刻板印象在人物评价中的影响  | 王乐淇  | 张媛  | 2022  | 
37  | 语音一致性和语义具体性在汉字阅读中的交互作用—来自近红外成像研究的证据  | 李浩博  | 杨剑峰  | 2022  | 
38  | 面孔吸引力和行为信息对道德判断 的影响——来自面孔加工的证据  | 党建心  | 毕研玲  | 2022  | 
39  | 有形及无形资源稀缺心态对跨期决策的影响及情境预见在其间的调节效应  | 郭若楠  | 郭晶晶  | 2022  | 
40  | 社会善念对不公平情境中第三方利他行为的影响    | 张力文  | 刘志远  | 2022  | 
41  | 内部反馈对第三方基于公平维护的惩罚行为的影响——基于博弈范式  | 葛猷勋  | 陈煦海  | 2021  | 
42  | 社交环境下错失焦虑对老员工注意偏向和工作记忆的影响  | 夏一凡  | 郭晶晶  | 2021  | 
43  | 人际情境对联合任务中个体共同表征能力的影响和促进—来自rTMS研究的证据  | 骆雨倩  | 宋晓蕾  | 2021  | 
44  | 网络环境下对抗偏见对旁观者态度的影响机制  | 谢凯淇  | 罗扬眉  | 2021  | 
45  |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书写动作对于记忆的影响  | 胡洁  | 王小娟  | 2021  | 
46  | 人生目标相关压力应对的动态机制研究  | 雷雨田  | 王彤  | 2020  | 
47  | 网络教学中的动态课件与社会线索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基于眼动的研究  | 常誉文  | 马国杰  | 2020  | 
48  | 初中生学业健康发展的时间管理机制与反馈系统研究  | 钟凯馨  | 王雨晴  | 2020  | 
49  | 手机分心对行人过街决策中判断车辆到达时间的影响  | 段苏娜  | 庄想灵  | 2020  | 
50  | 情绪表达水平对数学-性别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影响  | 李恩慧  | 郭晶晶  | 2019  | 
51  | 职前教师情绪能力对情绪反应抑制的影响:来自ERP的研究  | 郑娴娴  | 陈煦海  | 2019  | 
52  | VR情境促进汉语母语者学习第二外语的认知机制及其神经基础  | 罗琪  | 王小娟  | 2019  | 
53  | 能力影响旁观者对亲社会实施者动机推断的心理机制  | 邱小凡  | 罗扬眉  | 2019  | 
54  | 迷走神经功能在特质焦虑与睡眠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 单可秋  | 吕薇  | 2019  | 
55  | 眼见一定为实?听觉节奏对视觉运动速度感知的影响  | 黄欣欣  | 赵晶晶  | 2019  | 
56  | 权力感对自我损耗下利他行为的调节作用  | 范颐乔  | 何宁  | 2019  | 
57  | 常人视角下金钱感谢和礼物感谢对于亲社会动机推断的影响  | 马惠  | 张阳阳  | 2019  | 
58  | 特质焦虑与特质愤怒人群的情绪脱离能力及其干预研究  | 高晗晶  | 吕薇  | 2019  | 
59  | 使用手机对行人风险知觉的影响:来自眼动的研究  | 史圆睿  | 庄想灵  | 2018  | 
60  | 基于tDCS技术考察不同类型的刺激对空间和数字工作记忆的影响  | 贾雅雯  | 宋晓蕾  | 2018  | 
61  | 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及其分离对焦虑的影响  | 李田田  | 李彩娜  | 2018  | 
62  | 信息堆积存储行为对认知自尊及内部知识认知的影响  | 宋姗珊  | 张宝山  | 2018  | 
63  | 语音感知运动理论在神经生理层面的因果联系证据  | 周晨曦  | 杨剑峰  | 2018  | 
64  | 学霸教育与365英国上市集团免费师范生实习合作项目  | 宋姗珊  | 董增云  | 2017  | 
65  | 金钱启动下消费者权力感对冲动购买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璩泽  | 何宁  | 2017  | 
66  | 汉语拼音输入中同音字符串的动作执行进程:词切分的效应  | 柳韦任  | 庄想灵  | 2017  | 
67  | 教师共情与员工学业成绩的关系: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自尊的多重中介作用  | 刘梦娇  | 何宁  | 2016  | 
68  | 奖惩频率的改变对网络成瘾者完成博弈任务时情感决策能力的影响  | 侯露  | 王有智  | 2016  | 
69  | 考研压力下员工学习倦怠和学习投入双过程模型—心理资本的中介和调节作用  | 黄莹瑜  | 宋国萍  | 2016  | 
70  | 大学教师刻板印象信息不一致性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好奇感的中介作用  | 陈梁杰  | 张宝山  | 2016  | 
71  | 流行动漫角色、剧情共性与老员工人格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乔琳  | 张春雨  | 2016  | 
72  | 情绪和冲动性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 邵曦明  | 郭晶晶  | 2015  | 
73  | 付出-回馈失衡对医护人员工作倦怠及离职倾向的影响——组织公平的作用  | 訾富超  | 宋国萍  | 2015  | 
74  | 娃娃脸效应对助人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 马超超  | 李彩娜  | 2015  | 
75  | 女老员工体重知觉偏差的社会心理机制  | 梁玉静  | 何宁  | 2015  | 
76  | 躯体运动在概念表征和形成中的作用  | 邵曦明  | 杨剑峰  | 2015  | 
77  | 似笑非笑?——笑声和笑脸的整合机制  | 崔新  | 陈煦海  | 2014  | 
78  | 背景音乐对不同认知风格的员工内隐、外显记忆的影响  | 赵龙龙  | 王勇慧  | 2013  | 
79  | 负性情绪对老年人和青年人风险决策的影响差异研究  | 强文清  | 张宝山  | 2013  | 
80  | 反讽的加工机制——亲密程度与视角的影响  | 刘熹  | 陈煦海  | 2013  | 
81  | 心理控制源、压力知觉与老员工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 蒲佳佳  | 姬鸣  | 2013  | 
82  | 媒体床波及气质类型对新手驾驶员不安全驾驶行为的影响  | 郑敏  | 梁三才  | 2013  | 
83  | 媒体传播对老员工浪费行为的影响  | 孙鑫  | 游旭群  | 2013  | 
84  | 安全依恋启动对人际信任的促进作用  | 唐文泽  | 李彩娜  | 2013  | 
85  |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型心理辅导互助方式探究  | 顾元浩  | 李瑛  | 2013  | 
86  | 海星宝宝健康成长乐园  | 聂良思  | 王丽  | 2013  | 
87  | 情绪与心理距离对产品偏好的影响研究  | 高倩云  | 郭晶晶  | 2012  | 
88  | 同一替代偏差及以思维外化方式对其消除  | 张力元  | 毕研玲  | 2012  | 
89  | 负性语言情绪强度的认知——来自事件相关电位的证据  | 方泓涛  | 陈煦海  | 2012  | 
90  | 探究老员工人际应激在人际自立与抑郁情绪间的中介作用  | 曹文华  | 张宝山  | 2012  | 
91  | 视觉表象能力与汉字书写能力关系的研究  | 纪星烨  | 张媛  | 2012  | 
92  | 媒体传播对老员工助人行为的影响  | 陈媛  | 王丽  | 2012  | 
93  | 积极情绪对风险认知影响的实验研究  | 杨莹  | 王振宏  | 2011  | 
94  | 不同识记材料作用下心境一致性对老员工外显和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  | 龚琳峦  | 王振宏  | 2010  | 
95  | 西安市“蚁族”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林晓鹏  | 王庭照  | 2010  | 
96  | 城市化进程中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危机及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  | 郝阳  | 刘旺  | 2010  | 
97  | 西安市女性农民工生活质量及心理危机预警研究  | 刘雅婧  | 王庭照  | 2009  | 
省级  | 
1  | 父母控制对老员工情绪性进食的影响:情绪调节方式的中介作用  | 王乐冉  | 宋诗情  | 2024  | 
2  | 鱼和熊掌可得兼:“鱼”与“渔”合取选项对高低社会阶层捐助的助推作用与其机制  | 陈嘉乐  | 毕研玲  | 2024  | 
3  | 主动抑制干扰物对目标识别的影响:基于知觉分组与客体注意的研究  | 张春胜  | 胡晓斐  | 2024  | 
4  | “逃离数字牢笼”——青少年网络成瘾中家庭与同伴机制探索  | 毋雪琴  | 李彩娜  | 2024  | 
5  | 女性感知到母亲角色的身份威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生育焦虑的中介和家庭支持的调节作用  | 李佳耘  | 张春雨  | 2024  | 
6  | 群际接触对轻中度心理疾病污名减少的影响机制及干预研究   | 彭欣  | 李瑛  | 2024  | 
7  | 自我客体化对老员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 王珮瑶  | 李宝林  | 2024  | 
8  | 亲密关系知觉中自恋水平的性别差异研究  | 刘梦喆  | 刘翠珍  | 2024  | 
9  | 家长教育内卷化对中小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氛围和迷失感的作用  | 李滢  | 赵晶晶  | 2024  | 
10  | 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神经机制——一项TMS研究  | 廖思捷  | 李宝林  | 2024  | 
11  | 儿童期虐待和忽视对个体意志控制的影响  | 郝良闯  | 孔风  | 2024  | 
12  | 无意识情绪对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探索  | 丁碧君  | 吕薇  | 2024  | 
13  | 互联网空间中青少年的道德行为研究及教育策略  | 李昊霖  | 张润竹  | 2024  | 
14  | 情绪词对工作记忆的影响:语义相关及情绪的作用  | 张心怡  | 吕薇  | 2024  | 
15  | 独处与睡眠拖延行为的关系:手机依赖的中介作用及干预研究  | 魏佳斐  | 吕薇  | 2024  | 
16  | 自我觉知对从众负效应的影响及干预  | 李晴柔  | 张晓斌  | 2023  | 
17  | 冲动特质影响运动感知决策:预期有效性和不确定性的作用 策:预期有效性和不确定性的作用  | 王薪媛  | 赵晶晶  | 2023  | 
18  | 社会排斥对社会善念的影响:感恩的调节作用  | 朱遥  | 孔风  | 2023  | 
19  | “只要时间足够多,万事皆可能?”——不同的搜索屏呈现时间对老年人自上而下注意加工的影响  | 周程玥  | 张宝山  | 2023  | 
20  | 智能语音交互语速对老年人会话理解的影响  | 沈翰蒙  | 庄想灵  | 2023  | 
21  | 正念对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来自行为实验的证据  | 王舒  | 孔风  | 2023  | 
22  | 恐惧情绪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 杨欣雨  | 刘志远  | 2023  | 
23  | 虚拟代言人类型对不同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品牌强度的调节作用  | 刘昕悦  | 庄想灵  | 2023  | 
24  | 认知负荷与时间压力对视觉搜索任务绩效的影响:声音节拍的调节作用  | 张雅婷  | 宋晓蕾  | 2023  | 
25  | 飞行员进场过程中空间注意对空速感知的影响机制  | 郭佳怡  | 常明  | 2023  | 
26  | “心光”计划——留守儿童成长支持平台  | 丁碧君  | 李瑛  | 2023  | 
27  | 自我同情对就业焦虑的影响:心理弹性和成就目标的中介作用  | 张婷婷  | 张媛  | 2023  | 
28  | 反污名信息对心理疾病公众污名的影响研究:情绪的调节作用  | 赵梓帆  | 刘志远  | 2023  | 
29  | 睡眠对简单知觉序列内隐学习离线巩固效应的影响  | 张丹芳  | 张媛  | 2023  | 
30  | 老员工智能手机成瘾对心智游移的影响  | 张阳  | 赵晶晶  | 2023  | 
31  | 焦虑对老员工睡眠拖延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干预研究  | 郑佩琦  | 吕薇  | 2023  | 
32  | 食物份量对食物需求量不同感官通道评估的影响  | 李冰雪  | 马国杰  | 2023  | 
33  | 儿童期虐待对老员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共情和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   | 王梅  | 孔风  | 2023  | 
34  | 背景音乐的不同类型对汉字识别和句子加工的影响——基于ERP的研究  | 李鸿冰  | 王小娟  | 2023  | 
35  | 社会价值取向对老员工利他行为的影响及其促进研究  | 朱瑛琪  | 张晓斌  | 2023  | 
36  | 基于ChatGPT+教育的智能教育辅助系统  | 李萌  | 姚超  | 2023  | 
37  | 愉悦情绪和恐惧情绪对不同自尊水平个体风险决策的影响  | 谢晓雪  | 刘志远  | 2022  | 
38  | 社会认同视角下第三方权威对群体关系的影响  | 梅赟聪  | 何宁  | 2022  | 
39  | 手机通话对行人过街变化知觉的影响  | 韦漪  | 庄想灵  | 2022  | 
40  | 自恋在不同情境下对恶意创造力的影响及其调节策略  | 邓如如  | 段海军  | 2022  | 
41  | 老员工日常生活中的反共情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内在机制——来自日记法的证据  | 张昕明  | 王雨晴  | 2022  | 
42  | 人是怎样从面孔的一侧识别另一侧的?基于面孔双编码理论的立体视觉眼动研究  | 普佳音  | 胡晓斐  | 2022  | 
43  | 自我优势不公平促进亲社会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  | 朱瑾瑶  | 刘翠珍  | 2022  | 
44  | 流畅性信念与流畅性体验对字体大小效应的影响  | 刘斌  | 张春雨  | 2022  | 
45  | 积极未来情景思考和情景记忆在缓解焦虑情绪中的作用  | 陈皓  | 陈煦海  | 2022  | 
46  | 内外倾性人格对时距知觉的影响  | 高士博  | 李宝林  | 2022  | 
47  | 社交网站使用对女性限制性饮食的影响:体像比较和外表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  | 蒲倩  | 王雨晴  | 2022  | 
48  | 惩罚还是治愈?解释框架对公众面向毒品成瘾者社会支持意向的影响  | 王心雨  | 罗扬眉  | 2022  | 
49  | 进餐后腰围变化与饱腹感变化的关系研究  | 彭乐  | 马国杰  | 2022  | 
50  | 老员工体像满意度对社交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  | 许珂云  | 郭晶晶  | 2022  | 
51  | 道德情绪对群体内合作的潜在动机的影响  | 陈冬雪  | 陈煦海  | 2022  | 
52  | 温故知新—重复学习对整合编码中新图式建立的促进作用  | 闫瑾坤  | 郭晶晶  | 2022  | 
53  | 观看恐怖片是否可以缓解状态焦虑:一项关于老员工观影体验的调查  | 盛绥  | 赵晶晶  | 2022  | 
54  | 正念对问题性手机使用的影响机制:基于纵向设计和经验取样的研究  | 李昕婷  | 梁三才  | 2021  | 
55  | 菜单彩色卡路里标签对食物选择影响的眼动研究  | 王浩媛  | 马国杰  | 2021  | 
56  | 公共资源稀缺困境中的认知失调效应研究  | 叶耀星  | 何宁  | 2021  | 
57  | 新冠疫情对普通民众健康行为习惯的改变与塑造:一项追踪研究  | 李清华  | 吕薇  | 2021  | 
58  | 样例答案对个体创造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 卫雪  | 王雨晴  | 2021  | 
59  | 自悯影响个体积极消极情感的心理机制研究——身体满意度和身体欣赏的中介作用  | 吴欣琪  | 朱蕾  | 2021  | 
60  | “00后”老员工志愿者心理资本、角色认同与志愿行为的关系研究  | 王思敏  | 张媛媛  | 2021  | 
61  | 主观性别比例对女性自我客体化的影响  | 王坤  | 李宝林  | 2021  | 
62  | “00后”老员工职业价值观的结构和测量  | 席沛瑶  | 张春雨  | 2021  | 
63  | 二胎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如何实现教育上的双向互动—基于西北部分地区的调研  | 任俊鲜  | 晏碧华  | 2021  | 
64  | 基于自我同一性理论对空心病老员工的生活史研究及干预策略  | 罗颖  | 王雨晴  | 2021  | 
65  | 惩罚还是补偿?旁观者不同行为对受害者报复行为影响的比较  | 马俊超  | 罗扬眉  | 2020  | 
66  | 音乐类型对道德判断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重量感知的中介效应  | 谭青松  | 刘志远  | 2020  | 
67  | 时间压力与产品类型对网络冲动性购买倾向的影响  | 徐可晴  | 张媛  | 2020  | 
68  | 情绪智力对老员工手机成瘾的影响:来自纵向研究的证据  | 曲韵涵  | 赵晶晶  | 2020  | 
69  | 圆与快乐论和实现论幸福的隐喻关系  | 张岳  | 孔风  | 2020  | 
70  | 近朱者赤?背景情绪影响表情识别的机制研究  | 梁鹤龄  | 陈煦海  | 2020  | 
71  | 进度条加载动画中速度线索对等待时间估计的影响  | 梁爽  | 庄想灵  | 2020  | 
72  | 注意状态对视觉工作记忆精度维持的影响  | 牛馨瑶  | 李雅  | 2020  | 
73  | 任务难度排列顺序对时间感知的影响  | 王小静  | 李宝林  | 2020  | 
74  | Empathy五维学习诊断系统  | 惠耀君  | 庄想灵  | 2019  | 
75  | 利用文化创意产业挽救失落澄城刺绣  | 王雅涵  | 卜琳  | 2019  | 
76  | 阅读路径对沉浸体验和道德决策的影响:面向新型阅读产品的研发  | 吴胤霖  | 常明  | 2019  | 
77  | 利用游戏测量认知风格与风险寻求——机器学习的应用  | 喻云雷  | 梁三才  | 2019  | 
78  | 心智游移、动机对任务卷入度的影响  | 袁澳  | 李瑛  | 2019  | 
79  | 老员工志愿服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  | 田甜  | 张媛媛  | 2019  | 
80  | 语言类型对性别刻板印象激活的影响  | 柯文琳  | 郭晶晶  | 2019  | 
81  | 包装透明度对食品质量评估和购买意愿的影响:一项眼动研究  | 马雪儿  | 马国杰  | 2019  | 
82  | 安全依恋启动下自我控制对欺骗的影响机制研究  | 赵华杰  | 李彩娜  | 2019  | 
83  | 自尊的调节下,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中社会比较对妒忌的影响  | 李舒欣  | 李瑛  | 2019  | 
84  | 情绪的效价和唤醒度对崇洋心理刻板印象的影响  | 魏晶莹  | 张媛  | 2019  | 
85  | 人际距离对亲社会快乐适应的影响  | 任敏婷  | 宋晓蕾  | 2019  | 
86  | 限制性饮食者的食物注意偏向:基于眼动轨迹曲度的证据  | 陈琴  | 马国杰  | 2019  | 
87  | 言语和图形创造力的个体差异及其神经机制  | 江可欣  | 杨剑峰  | 2019  | 
88  | 信任违背情境下自恋与道歉方式对人际合作的影响研究  | 黄思娟  | 李彩娜  | 2019  | 
89  | 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人群微信平台自我呈现方式的差异及内部心理机制研究  | 牛紫薇  | 王振宏  | 2019  | 
90  | 奖励与惩罚对前瞻记忆的影响:比较孤独症儿童和普通儿童  | 何婷婷  | 兰继军  | 2019  | 
91  | 营养标签知识对营养标签使用行为的影响:来自眼动的研究  | 施泳霖  | 庄想灵  | 2019  | 
92  | 性别及社会环境性别构成对决策风险规避的影响  | 张圣琛  | 梁三才  | 2019  | 
校级  | 
93  | 压力情境下,反馈对元认知的影响  | 武丽  | 刘翠珍  | 2024  | 
94  | 奖赏预期对背景线索学习适应性的影响:行为与ERP研究的证据  | 魏琏厅  | 孔风  | 2024  | 
95  | “吃亏是福”?诚实-谦逊性对老员工合作行为的影响——仁慈的作用  | 王西孜  | 王雨晴  | 2024  | 
96  | 短视频使用、主观时间距离与学业拖延的关系:横断与纵向研究  | 成昱洁  | 李宝林  | 2024  | 
97  | 日记写作对情景记忆的影响  | 党敏捷  | 赵晶晶  | 2024  | 
98  | “面具下的肮脏”——基于日志法的人际因素与老员工网络欺凌的认知情感机制研究  | 严可莹  | 李彩娜  | 2024  | 
99  | 父母伤害性语言对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影响:作用路径与干预效果探究  | 王欢  | 王雨晴  | 2024  | 
100  | 营养标签的视觉显著性对视觉注意的调控作用  | 上官可欣  | 马国杰  | 2024  | 
101  | 社会排斥对老员工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群体认同的调节作用  | 赵海超  | 张晓斌  | 2024  | 
102  | 老员工付出-回报失衡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 李天琦  | 王彤  | 2024  | 
103  | 独食与共食对进食行为的影响及其认知机制  | 郭夏怡  | 马国杰  | 2024  | 
104  | 不同情境下成人依恋对工作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   | 陈予晗  | 李彩娜  | 2024  | 
105  | 脑功能增强的语音训练对英语阅读的影响  | 李艺豪  | 杨剑峰  | 2024  | 
106  | 父母控制对老员工情绪性进食的影响:情绪调节方式的中介作用  | 王乐冉  | 宋诗情  | 2024  | 
107  | 转念书写课程介入对老员工错施恐惧与内化问题的影响研究  | 李舒悦  | 王雨晴  | 2023  | 
108  | 内观疗法对缓解老员工人际关系压力的干预研究  | 杨鑫  | 王丽  | 2023  | 
109  | 怀旧助推“积极老龄化”:怀旧特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  | 吴西佳  | 吕薇  | 2023  | 
110  | 疫情压力感知与亲子关系:心理弹性与领悟社会支持的作用  | 王凯鸽  | 王振宏  | 2020  | 
111  | 老员工午睡剥夺对执行功能的影响  | 胡雅微  | 张丽锦  | 2020  | 
112  | 你相信幸福能改变吗?幸福心态与幸福感的关系  | 刘可欣  | 孔风  | 2020  | 
113  | 项目颜色对记忆的影响——情绪的作用  | 吴政东  | 张媛  | 2018  | 
114  | 亲密朋友间的嫉妒:安全依恋的调节作用  | 谭旭岚  | 李彩娜  | 2018  | 
115  | 不同趋近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对认知控制权衡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 宋慧鑫  | 孔风  | 2018  | 
116  | 高低风险情境下利他人格对名利博弈的影响  | 郭晓雨  | 王勇慧  | 2018  | 
117  | 汉语方言背景对老员工英语语音意识的影响  | 朱笑语  | 王小娟  | 2018  | 
118  | 中文阅读中的注意分配:基于预视效应的眼动研究  | 朱梦妍  | 马国杰  | 2018  | 
119  | 奖惩对5-6岁儿童认知控制权衡的调节作用  | 龙彦希  | 王雨晴  | 2018  | 
120  | 影响共享单车选择行为的心理因素:基于SEM和PSM的实证分析  | 沈雪纯  | 常明  | 2018  | 
121  | 老员工在购买行为中过分自信的性别差异  | 贾惠羽  | 毕研玲  | 2018  | 
122  | 熟练普通话-西安话双言者词汇语义通达的认知神经机制  | 李雨婷  | 杨剑峰  | 2018  | 
123  | 快乐型与实现型情感习惯化的神经机制  | 王旭东  | 罗扬眉  | 2018  | 
124  |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情绪调节:心理距离的作用  | 谢金营  | 王振宏  | 2018  | 
125  | “‘未’你而来”  | 张瑞杰  | 宋国萍  | 2017  | 
126  | 肤色对面孔情绪识别的影响机制——隐喻的视角  | 范丁榕  | 宋晓蕾  | 2017  | 
127  | 关系评价对助人行为的影响:内隐自尊的调节作用  | 沈雪纯  | 王小娟  | 2017  | 
128  | 老员工人格特质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 李梦  | 张春雨  | 2017  | 
129  | 自我损耗对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的影响  | 赵可欣  | 姬鸣  | 2017  | 
130  | 不同语音背景对英语学习者英语阅读成绩的影响  | 喻迪  | 郭晶晶  | 2017  | 
131  | 网络成瘾者的自我概念清晰性对建议采纳的影响机制  | 齐芸  | 杨剑峰  | 2017  | 
132  | 自闭症儿童的生物运动知觉能力缺陷  | 赵冰冰  | 赵晶晶  | 2017  | 
133  | 中国老员工对不同种族群体表情抑制的社会反应:人格判断的中介作用  | 区健新  | 张丽锦  | 2017  | 
134  | 家庭关怀度、安全感对青少年自我品牌联结的影响研究  | 崔子歆  | 张媛  | 2017  | 
135  | 对不同媒介伪健康信息理性判断的具身认知研究  | 李瞳  | 姬鸣  | 2016  | 
136  | 竞争对人际好奇的影响机制  | 王义婷  | 罗扬眉  | 2016  | 
137  | 具衣认知视角下的正装效应研究  | 陈玉洁  | 马国杰  | 2016  | 
138  | 大众媒体对老员工身体意向的影响--社会比较特质及性别差异探析  | 王凯风  | 晏碧华  | 2016  | 
139  | 自杀报道内容对老员工自杀认同感的影响  | 邓文曦  | 朱蕾  | 2016  | 
140  | 女老员工积极同伴影响对体像烦恼与社交焦虑的调节作用  | 刘莹莹  | 宋晓蕾  | 2016  | 
141  |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冷暖色调对人际知觉的影响  | 陈海萍  | 王雨晴  | 2016  | 
142  | 行人年龄与过马路的心理认知过程与行为决断的相关研究  | 刘可馨  | 姬鸣  | 2016  | 
143  | 与人交谈过程中语言形式和空间距离对印象管理的影响  | 李雪  | 屠金路  | 2016  | 
144  | 免费师范生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认识与态度调查  | 徐凌芸  | 郭文斌  | 2016  | 
145  | 奖赏预期情景下手机对视觉注意干扰的实验研究  | 黄杪雨  | 李彩娜  | 2016  | 
146  | 愤怒对分配不公传递现象的影响:表达抑制的调节作用  | 刘睿婕  | 吕薇  | 2016  | 
147  | 老员工焦虑程度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  | 黄思凡  | 张媛  | 2016  | 
148  | 情感错误归因测验新变式研究:基于规范性分析框架  | 蹇茜  | 霍涌泉  | 2016  | 
149  | 情绪及购买情境对冲动性购买行为影响的研究  | 蒙怡铭  | 陈煦海  | 2016  | 
150  | 戏剧式教育对广西长洞小学留守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  | 李晶艺  | 李彩娜  | 2016  | 
151  | 合作或竞争中面孔情绪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 袁航  | 陈煦海  | 2015  | 
152  | 言语诱导对外语学习促进作用的探究与初步应用  | 王安倩  | 罗扬眉  | 2015  | 
153  | 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不同成绩女老员工成就动机和择业效能感的影响  | 姜秋宇  | 晏碧华  | 2015  | 
154  | 高效课堂对高中生的学习动机的影响  | 张银玲  | 衣新发  | 2015  | 
155  | 虚拟社交对老员工浮躁心理的影响  | 翟明月  | 张媛  | 2015  | 
156  | 手机依赖程度对老员工学业成绩的影响  | 郑艺璇  | 梁三才  | 2015  | 
157  | 老员工手机成瘾与孤独感、人际关系的研究  | 崔璐  | 王丽  | 2015  | 
158  | 老员工生命态度与生命教育的研究  | 朱江  | 王丽  | 2014  | 
159  | “幸福零距”EAP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陈海芬  | 宋国萍  | 2014  | 
160  | U越儿童发展训练中心  | 李新路  | 王丽  | 2014  | 
161  | 西安艾尔亲子服务中心  | 纪星烨  | 李瑛  | 2014  | 
162  | 老员工网络成瘾对价值取向的影响  | 李海旺  | 王振宏  | 2013  | 
163  | 老员工自恋人格、心理距离对助人行为的影响  | 闫津津  | 何宁  | 2013  | 
164  | 老员工心理危机干预现状研究  | 刘英芝  | 张媛  | 2013  | 
165  | 老员工情绪智力与冲动购买行为的关系  | 孙逸梵  | 宋晓蕾  | 2013  | 
166  | 教师专业标准下的师范生心理学素养调查研究  | 杨鸽  | 胡金木  | 2013  | 
167  | 老员工网络团购中第三方评价对冲动性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  | 吕泊怡  | 屠金路  | 2013  | 
168  | 自尊水平对老员工失败后状态焦虑情绪的影响  | 李阳萍  | 王有智  | 2013  | 
169  | 知觉负载对图形知觉的影响  | 张庆垚  | 王庭照  | 2013  | 
170  | 老员工人际交往效能感、应对方式与无聊倾向的相关研究  | 娄阳阳  | 晏碧华  | 2013  | 
171  | 免费师范生与非师范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状况对比研究  | 侯燕燕  | 赵萌  | 2013  | 
172  | 认知风格影响下免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抱负水平差异研究  | 李婷  | 张岗英  | 2013  | 
173  | 人格特点对暗示信息接受程度的影响  | 陈宛月  | 郭晶晶  | 2013  | 
174  | 责任分散效应中旁观者行为的影响因素  | 袁艺  | 毕研玲  | 2013  | 
175  | 公共场所的标示语的放置与适合度的研究  | 曾烨琦  | 赵萌  | 2013  | 
176  | 外国职工文化智力对文化认同影响的研究  | 马超超  | 宋国萍  | 2013  | 
177  | 阳光心态公司  | 全一勇  | 李录志  | 2013  | 
178  | 亲社会倾向性行为对暴力刺激引发攻击性的作用  | 梁媛慧  | 李瑛  | 2012  | 
179  | 青少年的情绪智力、自我同一性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  | 郑茵妮  | 宋晓蕾  | 2012  | 
180  | 老员工无聊感与网络关系依赖的研究——情绪觉知的中介作用  | 王一涵  | 王振宏  | 2012  | 
181  | 老员工“心理贫困”情绪启动的投射效应研究  | 秦雪晴  | 何宁  | 2012  | 
182  | 听障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及对其人际关系的影响  | 赖珍珍  | 兰继军  | 2012  | 
183  | 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与小员工学业成绩的关系探究  | 王梓宇  | 梁三才  | 2012  | 
184  | 老员工的自我观:特征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 张婷婷  | 刘旺  | 2012  | 
185  | 情绪智力、人格特征对老员工人际交往影响的机制研究  | 杨明  | 王有智  | 2012  | 
186  | 焦虑情绪对拖沓行为的影响及对策  | 郭嘉敏  | 晏碧华  | 2012  | 
187  | 尚阳新型心理服务公司  | 全颖  | 王振宏  | 2012  | 
188  | 心理游戏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视觉选择性注意的干预研究  | 刘祈钰  | 王勇慧  | 2011  | 
189  | 留守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探究  | 朱宇宁  | 郭晶晶  | 2011  | 
190  | 社会排斥条件下老员工风险决策行为特点的实验研究  | 孙丽静  | 李彩娜  | 2011  | 
191  | 老员工的职业可能自我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  | 刘燕君  | 刘旺  | 2011  | 
192  | 恐惧情境下成人依恋对象心理表征调节机制的实验研究  | 王武  | 李彩娜  | 2011  | 
193  | 刻板印象威胁对应激反应的调节作用及其调节机制  | 李军红  | 晏碧华  | 2011  | 
194  | 免费师范生内隐与外显自尊水平及其改变的实验研究  | 陈去飞  | 王振宏  | 2011  | 
195  | 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付乔  | 何宁  | 2011  | 
196  | 当代老员工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研究  | 申燕妮  | 王振宏  | 2011  | 
197  | 网络社交中个人信息公开意愿调查  | 王骥  | 李瑛  | 2011  | 
198  | 陕西省志愿者行为持续性机制研究  | 贺江洋  | 王庭照  | 2011  | 
199  | 中美老员工情绪表达与调节的文化差异研究  | 陈钺  | 王振宏  | 2010  | 
200  | 免费师范生学习动机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付乔  | 王有智  | 2010  | 
201  | 残疾人家属心理应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 李丹  | 兰继军  | 2010  | 
202  | 未就业老员工心理危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张予贺  | 王雨晴  | 2010  | 
203  | 陕西省孤儿的社会支持、教师接纳和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 王艺容  | 晏碧华  | 2010  | 
204  | 网络与自我意识发展——90后青少年网络使用状况调查  | 周晨琛  | 王庭照  | 2010  | 
205  | “80后”老员工的社会责任感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刘晓梅  | 刘旺  | 2009  | 
206  | 免费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 罗欣  | 王庭照  | 2008  | 
207  | 西安市高三员工及老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调查与分析  | 樊璐  | 屠金路  | 2007  | 
208  | 老员工人际关系特点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 张彬 陈以晴  | 李彩娜  | 2007  | 
209  | 老年人退休后的适应状况调查  | 吴丹丹  | 梁三才  | 2007  |